中国房地产市场
楼市拐点降临!炒房客哭晕 90后补刀!

2017年上半年,楼市调控效果显现,处于调控之下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并未“大起大落”,而是延续稳步降温格局,一二线房价步入小幅下行,三四线楼市则热度仍在,严调控和去库存并行,目前呈现冷热有度的良好效果。
而社科院的最新社会蓝皮书也显示,中国的90后对高房价说NO,原因是不愿因买房而降低生活质量。
周二(7月18日)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。数据显示,楼市调控效果显著,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连续回落,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。

统计局解读6月楼市数据
对于6月楼市数据,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称:
壹
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,9个城市环比下降或持平。

(图片来源:国家统计局)
6月份,在因地制宜、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,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态势。从同比看,1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均比上月回落,回落幅度在0.8至5.5个百分点之间。从环比看,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或持平;6个城市上涨,但涨幅均在0.5%以内。
贰
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连续回落,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。

(图片来源:国家统计局)
70个大中城市中,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连续回落。据测算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平均涨幅均连续9个月回落,6月份比5月份分别回落2.6和1.9个百分点。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平均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,6月份比5月份回落0.5个百分点;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平均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,6月份比5月份回落0.1个百分点。
上半年楼市降温
一二线与三四线城市分化
而放到更大时间范围看,2017年前5个月,楼市调控效果也凸显成效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-5月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1-4月份回落1.4个百分点;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回落1.5个百分点。较2017年年初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、金额分别下降7.4和10.8个百分点,较去年最高点下降22.2和37.3个百分点。
多家地产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,楼市调控效果显现,热点城市带动下,楼市上半年销量出现下滑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新房成交套数同比降幅都在三成以上。
克而瑞研究中心在《2017年上半年度总结展望》报告中指出,首先是各地存货减少叠加严格“限价”导致新增供应锐减,制约了销售量增长;其次,一二线城市限购、限贷、限售等政策频频加码,热点三四线城市纷纷由刺激转为紧缩,商品房成交规模随之持续降低。
不仅如此,北京3·17楼市新政掀起的一波调控潮,彻底拉开了一季度和二季度商品房销售数据的距离。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,二季度,商品房单月销售面积、金额的绝对值回落至近一年的月平均水平之下,且始终处于下滑通道。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,“销售下滑是必然的,至少三季度或延续政策收紧和量价回稳的两个主要特征,但伴随补库存和增供应的节奏加快,预计成交下滑幅度会不断变小。”
一二线楼市成交面积下滑
分城市来看,热点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间的成交情况出现分化,一二线楼市成交结构占比明显减少。
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数据统计,北京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(不含保障房)共网签16332套,同比降38.6%,创2010年以来同期新低;二手房交易量也减少逾三成,房价由区域性回落逐步转为普遍回落。
上海链家数据显示,上海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约29300套,同比下跌51.78%。
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,上半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10502套,同比降54.7%;广州则是四大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为平稳的,上半年新建住宅网签成交50774套,同比降10.92%。
二线城市阵营中,南京楼市上半年成交面积降幅达61.19%,杭州、长沙的同比降幅也超过50%。
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效果显著
而一二线楼市收紧的同时,三四线城市在溢出效应影响下,则去库存效果显著。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,今年上半年,全国200多个三、四线城市合计成交土地金额比2016年同期上涨了42.6%,土地市场平均溢价率为40%,刷新历史纪录。
严跃进表示,“去库存依然是当前楼市的主要工作,而控房价是衍生出来的任务。三四线楼市全面回暖,与一二线楼市政策频频收紧不无关系;同时,此类城市购房者的购房积极性也在提升。”
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,目前全国大部分热点城市已经加码调控,后续依然会有加码的可能性。他表示,从市场走势看,一二线涨幅回落已经出现,整体市场的热度从过去的一二线转移到三四线。6月市场继续退烧,后续预计在传统淡季7-8月市场降温会比较明显。
严跃进也表示,全国70城房价数据在今年上半年总体上呈现了持续降温的态势,尤其是各类严厉管控政策下,房地产市场降温态势明显,预计三季度此类数据会继续收窄。
90后对高房价“SAY NO”
而对于炒房客来说,相比房价降温,90后对于高房价“SAY NO”可能是真正令他们要“哭晕在厕所”的消息。
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网站7月17日报道,中国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,以及90后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与观念改变,正催生青年租赁公寓的兴起。
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,拥有自己住房,仍是90后毕业生的刚性需求,但他们当中只有三分之一接受“为了买房,我愿意降低生活质量”;另有超55%的90后毕业生,选择“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贷,我宁愿不买房”。
社科院蓝皮书表示,这些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,可能成为“不买房一代”。
北京一家民企职员刘慧(25岁)最近刚从合租的民宅搬出,换到月租4200元人民币的青年公寓。
报道称,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一居室空间,每月要耗去刘慧月薪的一半,但她依然认为物有所值。她愉快表示,每月多掏1800元,换来舒适美好的每一天,当然值得。
事实上,一线城市高达40多倍的房价收入比,已影响到年轻人的购房能力和意愿。有数据显示,2013到2016年,北京、上海首次购房年龄由30岁推迟到34岁。年轻人租房时间延长,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对租房生活的认可。
庞大的租客群体,以90后为主的租住人群对公寓的青睐,也使得大型房企,酒店集团以及互联网企业对青年租赁公寓市场热情有加。
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,空前严格的限购政策也使得一些房企在将库存房子由出售转为出租。有调查显示,中国排名前三十的房企有三分之一都相继涉足公寓租赁。
报道称,除了房企,互联网企业也看好租房市场的升级换代。支付宝携手蘑菇租房进军租房市场;小米创始人雷军亿元投资YOU+国际青年公寓。此外,一些知名酒店集团也孵化出窝趣、魔方等众多单身品牌公寓社区。
而为平抑过热的房地产市场,在严加限购的同时,中国政府也开始从政策上鼓励发展租房市场。2016年6月国务院发文明确支持开展租赁业务,首次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。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发展住房租赁市场。
此外,未来五年,北京市计划建设150万套住房,其中租赁住房50万套,占到北京住房供应结构中的三分之一。
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:“租赁房源供给量的增加将有助于冲击大城市的高房价”。